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铁道建设报:来自石亭江大桥抢建工地的报道(七)激战石亭江
作者:admin 时间:2010-11-01 浏览数:0
——写在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开通之际
2010年8月19日15时20分,位于四川广汉市境内的新兴场车站与德阳南车站区间的宝成铁路下行线石亭江大桥被特大洪水冲毁。
2010年8月21日,宝成铁路下行线石亭江大桥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开始重建。
在旧桥原址上重建一座长265.85米的新大桥,工期只有60天。中铁二局领命搏击,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速战。
2010年10月11日13时,石亭江大桥水害重建工程通过验收。
2010年10月13日10时08分,列车鸣着长笛,风驰电掣般地通过重建的石亭江大桥,比原计划的60天工期提前整整5天,创造了中国铁路建桥史上的奇迹!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8月21日到10月13日通车的55个日子里,中铁二局投入各类设备500余台,抢险人员1801人,在石亭江大桥原址重建了中桥和大桥各一座,石亭江大桥被中铁二局人建设成为抗洪抢险的责任工程、创先争优的示范工程、攻坚克难的风流工程、为国为民的奉献工程、开路先锋的形象工程、英雄辈出的丰碑工程。
因为有洪水,中铁二局披星戴月、只争朝夕;
因为工期紧,中铁二局争分夺秒、与时赛跑;
因为责任大,中铁二局通宵达旦、不敢懈怠;
因为有承诺,中铁二局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因为有信心,中铁二局顽强拼搏、无往不胜!
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干人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这就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精神,这就是中铁二局人激战石亭江赋予开路先锋精神新的内涵。
临危受命
8月19日下午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发生险情以后,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总经理唐志成、党委书记邓元发当即取消其它行程,从外地飞回成都,并决定派遣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龙援青带领桥梁专家、迅速组织在石亭江附近的德阳五公司赶赴现场,听候四川省、铁道部的调遣和安排。
8月19日21时,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在现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部署抢险方案。
8月20日凌晨1时30分,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从北京飞抵成都,并连夜火速赶到现场部署重建石亭江大桥事宜。当时已有20余家设计和施工等单位领导在现场听候安排。通过再三考虑,卢春房在现场宣布: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任务由中铁二局独家承担施工,工期2个月,并希望中铁二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恢复宝成铁路复线运行。卢春房当时就问身旁的龙援青:中铁二局2个月有没有把握建成?龙援青回答:请部领导放心,重建石亭江大桥中铁二局义不容辞,我们绝不辜负铁道部对中铁二局的高度信任,将在非常情况下采取非常手段,保证在2个月内拿下石亭江这个堡垒,向铁道部和四川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8月20日凌晨4时,龙援青组织公司桥梁专家钱纪民、郜小群、李友明等急赴德阳,与五公司桥梁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抢险重建方案:一是坚决锁定10月20日前完工的工期目标,按照“第一战役:拆除残桥,8月31日前完成;第二战役:巧建墩台,9月30日前完成;第三战役:铺架开通,10月18日完成”的节点工期安排,确立“以工序工期保节点工期,以节点工期保关门工期”的思路,对每个工点的工作任务按日按时细化倒排,将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头。二是极限配置资源。在施工中做到超前思考、统筹安排,提前落实每一工序的劳动力、机具、设备和材料,确保按时配置到位;周全考虑大桥施工的方案、工艺、工法和技术,确保科学有序推进。三是争创样板工程。按照标准化工地建设的要求,加强进出通道、人员、设备的管理,规范标识标牌和各类管线的布置,抓好现场文明施工,力争把石亭江大桥工地建成标准化建设的样板工程。
8月20日14时,一份具有可操作性、周全详实的方案已经成型。集团公司总经理唐志成、党委书记邓元发代表中铁二局向卢副部长汇报了抢建施工方案,并得到认可。
能否安全、优质、按期完成这一工程,尽快实现宝成铁路复线畅通运营,关系到四川省“两个加快”的目标进程和地方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稳定,更直接关系到中铁二局的市场信誉与社会声誉。这不仅是一项工程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当日18时,21顶帐篷分三列排开,抢险重建指挥部在临时帐篷里开始部署抢建方案,并在重建现场露天召开动员会。
指挥部、专家组和五公司项目部领导成员对抢建很快达成共识:抢建石亭江大桥的核心是快速推进,关键是科学管理,根本是安全优质。“讲科学、强组织、重安全、创优质、树形象、保工期”成为抢建施工的管理理念。
同样长265米,同样的技术标准,宝成铁路上行线的石亭江大桥,由中铁二局1994年10月26日至1996年12月24日,历时26个月建成。这次2个月能完成吗?
当众许下的承诺,就要认真兑现。兑现承诺的前提条件是制定一套科学抢建方案。指挥部根据旧桥在1956年通车后,经过50多次各种方式的加固,水下情况未知数太多,旧桥拆除极难这是其一;新建大桥旁边就是宝成铁路上行线,众多大型机具同时进场,稍有不慎,很容易影响既有线的行车安全,安全压力极大这是其二;水中桥墩建设一般都在枯水期进行,时逢汛期很容易受到洪水威胁,这样势必造成极大的施工难度,这是其三;下行线中断后,每天双向行驶的56对客货列车都要通过石亭江上行线大桥,干扰因素多,工期压力极大,这是其四。鉴于四个极大因素,指挥部会同专家组迅速制定了重建大桥的“拆除残桥、巧建墩台、铺架开通”三个阶段目标。
集中力量拆残桥
抢建石亭江大桥前两个阶段的任务落到了五公司肩上。五公司决定,调派33岁的副总经理杨忠波从昆明东二环项目赶回,担任抢建石亭江大桥的项目经理。五公司总经理蒋光全、党委书记朱保胜等领导,刚开始时几乎每天到现场指挥抢建施工。
五公司以最快的速度、调配最优良资源开进了石亭江。
8月20日中午,300余名员工、60余台(套)大型机械设备先期到达现场,开始拆除旧桥。
8月23日,刚开工两天,从各地组织的205台大型设备齐刷刷地开进施工现场,在265米的江面上拉开了决战态势。在附近施工的兄弟单位一下子惊呆了,那么短的时间,二局从哪里弄来那么多大型设备?!
8月24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到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工地视察,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邓元发、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龙援青,向省委领导汇报了中铁二局每天24小时夜以继日的抢建情况。刘奇葆书记勉励中铁二局要在保证宝成铁路上行线畅通和安全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早日建成石亭江大桥。四川省委领导的指示,给中铁二局抢建干部和员工增添了必胜的信心。
就在刘奇葆书记视察这天,8台破碎机在石亭江北岸集中破除旧桥一号桥墩的基础,其场面蔚为壮观。新华社当天向全世界播发了石亭江开始建设新桥的新闻,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和网站转发了新华社的消息和图片。
8月26日,四川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少雄到石亭江大桥重建工地慰问中铁二局抢建员工,高度赞扬中铁二局敢打硬仗、善打恶仗的开路先锋精神。
8月29日16时,1956年建成的宝成铁路石亭江旧桥全部拆除,比计划时间提前16小时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取得了首战的胜利。
8月下旬,集团公司董事长郑建中到现场为员工鼓劲加油,要求大家加快加快再加快,提前提前再提前。
争分夺秒建墩台
在这里担任抢险重建施工任务的五公司,1天当做3天用,每天24小时是人换机不停,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目标:60天内,完成石亭江大桥重建工作,实现宝成铁路下行线恢复运营的目标。
正常情况下,这座规模并不算大的大桥只要三四台钻机就可以对付了,可这次是调派和租用包括旋挖钻机在内26台钻机激战石亭江,堪称杀鸡用上了牛刀。
8月23日5时,还在拆除残桥的同时,石亭江南岸7号墩的第1 根桩在52根桩基中率先正式开钻,标志着重建序幕正式拉开。
围绕钻孔桩施工攻坚战,五公司项目部实施“一快二短三细”的科学施工方法,快速灌注混凝土,缩短钻孔完毕到移机开钻的时间。“三细”即细化劳动力调度安排,确保劳动力有序流动;细化成本数据管理,为验工计价打下坚实基础;细化现场管理,落实标准化管理和文明施工,保工期、保安全、保质量,确保在10天内完成钻孔桩施工。
根据现场情况,项目部把工期按小时进行倒排,制定了以时保日、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的施工管理措施。全桥分三个工区进行管理,每天晚上19时在南岸项目部召开交班会,由各工点的负责人汇报当天的进展情况,提前完成的奖励,滞后的拿话来说,让每个参战的人员都紧张起来。次日需要完成的目标,都在当晚交班会上确定,使各工点的负责任人随时胸中有数。
8月30日19时,交班会气氛非常紧张,各工点负责人一一汇报当天规定指标的完成情况,当有个工点因为当天纠偏耽误了进度60厘米,汇报老是躲闪主题时,项目经理杨忠波一下就毛了:给大家说清楚,石亭江无小事,每个工序必须以小时计算,当天规定完成的目标必须完成,完不成拿话来说,少讲客观。现在再次重申奖惩措施:桩基提前1小时钻孔到位,奖励2000元;滞后一小时罚款2000元,军中无戏言。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回到抢建现场,当晚计划23时开钻的两个桥墩桩基,结果21时就提前开钻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工点的负责人随时手里都拿着本子和笔,一小时统计一次进度,党员们都戴着“共产党员”的袖标。在这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子,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9月1日,为进一步明确目标、激励全员斗志,集团公司在石亭江现场召开誓师大会,宣布了集团公司党政关于大战60天、坚决完成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任务的决定。要求参建单位紧密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将大桥重建作为中铁二局最重要、最直接、最生动的创先争优实践。党委书记邓元发要求参建人员按照铁道部、成铁局的部署,周密组织,以超常的手段、顽强的作风,坚决实现石亭江大桥60天开通目标。
中铁二局在水害灾难面前敢打恶仗、勇打险仗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四川省总工会,省总工会9月1日决定,在石亭江大桥重建工地开展以“比科学管理,严格落实施组规范;比技术攻坚,不断推出创新成果;比施工进度,务必兑现节点工期;比安全质量,确保实现高效精品;比文明风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创造新纪录,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五比一创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至通车时,省总工会直接给竞赛优秀集体和个人颁奖,以鼓励参建员工充分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
三号墩是大桥重建最难剃的一个“头”。当8月下旬围堰施工桩基时,因为处在激流的河道上,一大车10多立方米的碎石卸下去,几分钟的光景就冲得无影无踪,随后只有采用大片石才完成围堰。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大片石围堰,造成缝隙的涌水为后来的承台施工增加很大的麻烦。在常态下,水中墩一般选在枯水期进行,可抢建就没有条件可讲。
9月17日,当几台大功率的抽水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抽干了承台基坑的涌水时,入夜上游下来的洪水又灌满了基坑。项目部4天组织了7次强攻都以失败告终。这样下去,怎么能保60天工期?
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在9月18日那天深夜,交班会一结束,大家也没有谁叫谁,项目部的领导、技术人员、农民工等100多人就自发地来到现场,围在3号墩基坑旁边,不停地提这样那样的建议,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前完成3号承台混凝土灌注。
9月19日,当洪水稍退之后,项目部立即增加大功率抽水机,边抽水边用水玻璃封堵基坑四周,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承台钢筋的布置和灌注混凝土。那一夜,项目部的许多同志都在这里干了通宵。
9月20日,项目部又得到信息,上游50公里处连降大雨,逐渐形成的洪峰可能在21日14时到达石亭江。此时,还有三号墩和4号墩的墩身没有灌注混凝土,而到达这两个墩的栈桥已被洪水冲毁,气氛一下又紧张起来。项目部领导来了个快刀斩乱麻,立即租用了两台价值分别为800多万元、高程达65米的混凝土泵车开进现场,解决长距离的三、四号墩混凝土灌注。
9月21日中午时分,就在灌注混凝土结束的时候,上游的洪峰到达石亭江大桥,狂风夹着暴雨,整个江面水位顿时高出几米,南北两岸一片汪洋。这时,站在南岸观水的员工说:要不是租用高程泵车,杀鸡用牛刀,三号墩不知还要耽误多少天。就是在这天16时30分,随着三号墩施工的结束,线下工程终于有了提前220小时完成的胜利结局。
未雨绸缪保开通
担任石亭江大桥重建铺架任务的新运公司,在8月21日接到命令后,迅速从黄织、成灌、成绵乐、湘桂、龙厦等项目调集精兵强将,火速奔赴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的抢险现场。在工期紧、压力大、人员紧的种种困难面前,新运公司决定由副总经理史渡担任宝成抢险铺架作业队队长、党委副书记褚晓龙任铺架队党支部书记,吹响了“提前抢通宝成线再现中铁二局开路先锋风采,灾难面前敢亮剑突显中铁二局铺架尖兵神勇”的号角。
新运公司党委张静书记在从达万返回成都后,立即带领公司相关领导及部门人员赶赴石亭江重建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并于9月2日召开“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铺轨架桥专题会议”。对施工准备、人员组织、架桥机的组装及调试、安全措施、节点工期等一一做了详细的布置。并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了要求,号召参战将士要以集团公司召开决战60天誓师大会为契机,打破常规,超前思考;要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以抢险的姿态,高标准进入施工状态;要坚定信心,实现节点工期和目标;要高度重视架梁安全,做到施工标准化、管理程序化、施工现场文明化。以争分夺秒的决战姿态,夺取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重建铺架工程的全面胜利。
9月14日,铺架队在北岸开铺第一段路基。
为实现10月19日开通工期目标,铺架队在各班组和全体员工中开展了创岗建区、创先争优、党员承诺等,掀起了 “保安全、保质量,实现宝成铁路抢险成功”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全体参战员工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顶高温、战酷暑,在现场加强架桥机机组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快速组织桥梁支座、钢轨、桥梁等进场;在提前2天完成架桥机拼装后,9月26日下午一次试吊成功,保证了次日石亭江大桥首架目标的成功实现。
从9月27日11时18分开始架梁到9月30日20时08分架完最后一片梁, 4天时间安全优质顺利地完成了铺架任务。
10月1日,当全国人民都在欢度国庆佳节的时候,在石亭江的员工放弃休息,冒着大雨安装桥面系和为桥梁湿接缝作防水处理,新华社播发了他们以劳动庆祝国庆的场面。
10月12日0至3时,新运公司从达万等地调来增援人员近600人参加石亭江大桥南端的新兴场站口大拨接。新运公司党委张静书记亲临现场指挥,一场紧张快速的大拨接得到了成都铁路局相关领导的大加赞扬,称此次拨接“安全、优质、提前完成,创造了拨接施工典范”。 6百余名工人在经过3小时的拼搏后,宝成铁路下行线终于全部开通,列车鸣着长笛通过重建的石亭江大桥,向抢建的建设者们致意。
英雄谱
共产党员、项目经理杨忠波被人称为“拼命三郎”,他不仅是称职的项目经理,还有敏锐的洞察力。要不是他当机立断,租用65米高程混凝土输送泵,三、四号墩不知还要拖后几天才能完成。他白天马不停蹄在大桥南北两岸三个工区检查督促进展情况,每天早晚主持交班会,及时解决各种突发情况,精细部署第二天的工作。一天下来声音哑了,胳膊酸了,腿跑肿了,趴在桌椅上打个盹就算是休息,在抢建3号墩灌注混凝土时,他通宵守在现场,生怕有所闪失。
项目党支部书记马永林负责便道、临时板房建设和进场人员吃住等后勤保障工作。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抢建人员的吃住问题,刚进场的4天他昼夜督战,几乎没合过眼。眼镜摔坏了,用一根细绳套在耳朵上;喉咙喊哑了,把人扯过来贴着耳朵说,硬是在4天之内搭建成了1000平米的板房。
项目总工程师谯华东,8月20日连夜从昆明东二环赶到了现场。在帐篷里带领4名技术干部迅速编制施组设计、制定机械和材料计划,连续干了3个通宵。在优化设计上下功夫,积极与设计院联系,根据现场实际钻探地质情况,在桩长摩擦力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经设计检算,对部分墩台桩长进行优化,减少桩基深度,大大节约了工期。成铁局抢建指挥部的领导们评价说:“谯总是一个务实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人!”
老党员罗义胜,带领班组鏖战了两天两夜,保证了石亭江大桥第一根桩基及时开钻。领工员、预备党员蒲仁平接到任务时,正在中老(挝)边境查看场地,接到任务后立即驱车600公里,然后换乘飞机,当晚12点前就赶到现场。领工员、共产党员蔡勇4天之内只休息了不到2个小时,当他得到了轮换休息的机会,回到家中还未坐稳,工地上又打来了电话。此时距离他到家才仅仅只过了10分钟的时间,蔡勇看了看电话,对妻儿说道:“石亭江正在抢险,我必须马上回去。”
农民工唐先富负责全桥最难的3号桥墩桩基钻孔。9月6日那天,在发生多次坍孔的情况后,又再次坍孔。刚放下去的钢筋笼经检测到不了规定深度,必须将钢筋笼吊起来清理完废渣,再下笼灌注混凝土,要不然把钢筋笼打下去,这样要耽误7天时间。当时的情况就是耽误1小时也不行。在这危急时刻,唐先富拴好安全绳,两次奋不顾身地跳进3米多深的泥浆池,将吊车套索拴住了钢筋笼。当他从泥浆池爬起来时,简直变成了泥人。四川省总工会党组书记罗茂乡称赞他是新时代的铁人。
新运公司架桥机长蒋正伟,8月23日19时50分接到宝成抢险的命令后,收拾起简单行李直奔赴宝成抢险工地。为使架桥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施工现场,到邯郸驻厂督促架桥机尽早到位,在他的精心组织下,短短68小时就将架桥机、运梁车、换装龙门吊组装完毕,比计划工期提前了2天完成。针对168架桥机组人员配置参差不齐,他亲自带领操作人员反复练习,在短时间内使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了运、架、龙三套设备的性能。经过努力,全机组人员仅用3天时间就安全顺利完成石亭江大桥9孔T梁的架设,以及桥面砟、桥梁换装、架桥机对位、铺设桥面轨等任务,比正常情况下提前3天。还有黄庆友、陈高阳等一大批同志,都是铺架精英,他们为石亭江大桥铺架做出了贡献。
在石亭江大桥抢建期间,中铁二局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王治虎带病坚持工作,国庆、中秋两节都坚首在现场和大家同甘共苦。指挥部调度石英前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没有离开石亭江现场,默默无闻地把每天的进度编成工程日报供领导参考。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的是夫妻齐上阵,有的是父子同班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四川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罗茂乡和省总工会副主席武晓鹏,先后两次到现场慰问重建工人,他们说,每次到石亭江,总是一次更比一次受感动,一次更比一次受教育,那么短的时间,那么大的工程,居然比规定工期还要提前几天,简直不敢想象,中铁二局这支铁军真是了不得。
石亭江抢建工程在“创先争优、青年突击队、五比一创、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中,涌现出10名优秀共产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个先进党支部、4个先进党小组、2个先进集体、18名抢险重建勇士,五公司、新运公司分别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参建班组和员工还获得了4个“工人先锋号”旗帜、6个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铁道建设报记者 张长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