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中国中铁报:彩虹总在风雨后
作者:admin 时间:2010-08-19 浏览数:0
姜 帆
今年5月底,在中国中铁第九届测量技术比武中,一个身材瘦小、貌不惊人的青年人从数十家参赛单位的百余名测量精英当中一举脱颖而出,以三项测试技能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大赛头名。不久,他又代表中国中铁参加了国资委举办的“2010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工程测量工决赛”,在这个由25家特大型中央企业组队,142名业内高手参赛,代表着国内测量行业最高水平的竞赛当中,他再次以其规范的操作和精湛的技艺为中国中铁夺得了唯一一枚金牌。他,就是中铁二局五公司苏州地铁广济站项目测量主管任绍刚。
谁能想到,任绍刚竟然是一个仅有着初中学历半路出家的测工,而且他完全是靠工余自学而掌握了高精尖的测量仪器和高深的测量专业知识!
在半路出家从事测量工作之前,任绍刚仅在工地上当过两年电工,1995年调到成绵高速公路广汉青白江大桥项目之后,由于机缘巧合他改行干起了测量,从此,他与测量结缘,并在测量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转行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之内,他就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顽强地进行工余自学,熟练掌握了各项测量技能。
1998年,调到成都绕城高速公路项目之后,他独自承担起外业测量重任。不久之后,他碰到了自己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考验。项目白鹤林立交桥工程测量中,一道难题凸现出来:由于该线路范围内有一段特殊的卵形缓和曲线,其线形情况十分罕见,而设计图纸上又没有直观的给出各项曲线要素,无论是项目测量主管还是测量监理,都对如何确定测量方案莫衷一是、难下定论。时间一天天流逝,工期一天天逼近。面对这个“烫手山芋”,任绍刚毫不畏难,连续数天利用下班休息时间查找资料,研究缓和曲线线形原理,渐渐搞懂了缓和曲线测量要素,发现了卵形缓和曲线测量难点——缓和曲线直缓点的定位和计算。有了攻关方向,他便日夜不停地演算,终于通过缓和曲线上的两个已知点,推算出直缓点的曲线要素,把卵形缓和曲线演算成一般的缓和曲线,再进行逐桩坐标推算,由此解决了这道困扰项目部多日的大难题。
自此,任绍刚得到了领导的器重,他的测量天赋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攀枝花炳仁项目,面对整个工程几乎是100%变更的情况,任绍刚带领测量组对每一座挡墙、每一座涵洞、每一段路基和线路的测设线都逐一重测,为变更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数据;在浙江诸 (暨)永(嘉)高速公路项目,他对设计图进行认真复核,发现了枫山村桥8根桩基的坐标计算错误,杜绝了可能发生的重大工程事故;在辽宁阜(新)朝(阳)项目,为了保证项目能在解冻后展开施工,任绍刚不顾东北3月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在短短的数天内徒步踩点十余公里,对线路内的路基、桥梁,隧道的桩、点、线进行逐一复测,成功地发现了设计图纸中的涵洞设计错误和桥台顶标高的计算错误,并予以了及时纠正。
正是凭借着多年来在施工一线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始终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任绍刚比常人多了一分严谨,也多了一分灵动,而这正是他能够从多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取胜法定。在此次测量工决赛的“施工放样”比赛中,他遇到了实际工地测量中不可能遇到的问题——按赛前准备的程序计算考题,X和Y值意外地出现了负数,很多选手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在这个问题上卡了壳,而任绍刚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考虑到现场不可预知的干扰情况,养成了准备多套备用方案的习惯,因此,在出现特殊情况时,他马上机智地调出了事先编好的第二套程序,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最终攻坚克难取得比赛胜利。
赢得了殊荣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深爱的施工一线测量岗位。近期在苏州地铁广济站,他认真地进行图纸复核,成功地发现了设计图中54处桩顶、桩底标高的计算错误,避免了测量事故的发生。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风雨兼程中,任绍刚执着前行,在人生画卷上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