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媒体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人民铁道:英雄集体的责任

作者:admin  时间:2010-05-12  浏览数:0

——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纪实
匡小明     许  超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将灾区建设得更美好,决定建设灾后最大的基建项目——成都至都江堰铁路。该线建成后,从成都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30分钟即可到达。公司承建的17.284公里的干线和9.774公里支线、联络线,必须在2009年8月30日完成线下工程,确保全钱2010年5月建成通车。
    2008年10月27日,刚从抗震救灾前线下来的公司副总经理何建府,扛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旗帜,肩负着灾区人民的期盼,带领96名共产党员和数千名精兵强将集结到都江堰灾区。他们硬是在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平常3年的工程量,谱写出了一曲曲惊天动地、豪壮感人的“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的灾区重建之歌!
金马奋蹄跨岷江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位于龙门山与成都平原地质结合部。千里岷江一出灌口,就如扇面般铺散开来,水系发达,地质复杂,为铁路修建埋下了一道又一道“铁门坎”,其中尤以全线头号控制工程——岷江干流上长384米的金马河特大桥为甚!该桥9墩、8跨×48米简支梁、81根桩,待2009年1月11日第一根桩开钻时,工期已因非自身原因滞后50天!按照全线工期安排,金马河特大桥必须在2009年7月31日贯通,否则将掣肘全线。工期排定,铁笔无改;水下砾岩、软硬不服;漂石孤石,难以捉摸;卡钻掉钻,时有发生。一根20多米深的桩基,一般成孔只需两三天,可这里却要15天以上,222-5号桩竟耗时57天!由此你可以大致算出81根桩花去了多少时间。下钢筋笼、浇注混凝土,混凝土“等强”,立墩柱模板、扎钢筋……直到墩柱帽梁成型又该要多少时间?建设者们一天最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有时24小时都不能合眼。
    金马河特大桥采用造桥机建造连续梁技术,公司虽己使用过造桥机,但“牛腿自行式”技术却在公司铁路修建史上第一次使用。公司总经理蒋光全、党委书记朱保胜、副总经理何建府和他的兄弟们,直面困难,创造了公司机关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模式,大“交班会”现场召开,施工问题现场决策,施组方案现场优化,发现问题现场解决,把施工潜力发挥到极致。第三工程队在何建府、党工委书记周洪德的带领下,扎营金马河畔,吃在桥墩旁,睡在帐篷里。7个月的时间内,工人们都没到近在200米处的食堂里用过餐。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超常的施工工法,创造了一个承台从开挖基础到破桩头、扎钢筋、关模、灌注混凝土,120个小时完工的高速度;连续梁施工各工序衔接丝丝如扣、分钟计时,此起彼伏、行云流水般的平行作业,刷新了48米箱梁的108吨钢筋3天绑扎完成的新纪录;他们集中全公司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实力,不断改进造桥机技术,登上了48米简支梁9天一个循环的铁路施工新高地——改写了“铁路48米连续梁13天建成”的历史!
    第三工程队队长赵志武、副队长刘兴坤、技术主管刘荣普蹲守现场,和所有的现场管理人员一样,每天最多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造桥机技术负责人曾国华为了金马河特大桥,妻子生病住院导致一对双胞胎流产也没能回去尽一个丈夫的责任。正是参建者凭借这种奉献精神,为金马河特大桥抢出了时间、抢出了技术、抢出了质量、抢出了工艺、抢出了技术人才。81根桩基全部为Ⅰ类桩,大桥墩身、桥梁混凝土光彩照人,全桥提前18天实现贯通。
    如今,造型优美、外观靓丽的金马河特大桥如长虹卧波横跨岷江,成为灾区的新景观。
智慧降伏“拦路虎”
    除了坚定的决心、无比的勇气,公司人更具有超强的智慧。公司管段内,集中了长14公里多的都江堰高架特大桥,32处异型梁悬灌段以及3跨成灌高速、都汶高速、成青快速等全线80%的重难点工程。在工期空前紧张的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建设者们看到“勤俭人家”——都江堰最大安置点的几万灾民时,深知肩上的重大责任而迸发出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158号墩位于走马河中,上游电厂电子闸门不定时自动放水,地下捉摸不定的孤石、漂石、裂隙等不良地质等,给本已困难的施工增添了无穷变数,若干种方案都不能使158号墩正常施工。兄弟单位的架梁机已逼在眼前,承台和墩柱的施工时间只有17天。158号墩成为影响全局的“拦路虎”!何建府和他的兄弟们发誓“拼命也要拿下158号!” 他们打破常规,不惜动用10台吊车在河两岸吊着4台大功率抽水机强抽基坑涌水,不惜在1000多方混凝土加进几十、上百吨的水玻璃、碱水剂止水建造“人工岛”,不惜组织100多人的“突击队”轮番突击水中浇注砼……不惜投入200多万元的巨资!终于在12天内扫除了这个障碍,为顺利铺架创造了条件。
    都江堰高架特大桥设有提梁站,几百片梁都要经此提吊给铺架机作业。由于非自身原因的工期滞后,项目部虽倾全力抢出了175号-180号墩,但是204号-209号、210号-215号异形连续梁施工,在实践上都无法排定工期,成为影响全线的又一只“拦路虎”。何建府扎营提梁站督阵。在施工现场已无法把设备、工序、工期排定的情况下,他们用软件在电脑上排,然后又到现场依样画葫芦,把作业时间卡到30分钟、20分钟,甚至10分钟,把钻孔、灌桩、立模、扎钢筋、搭支架、打帽梁、立腹模等多道工序一一排定,并以流水作业方式,安排6支作业队、几百名工人交叉作业、平行推进,使基础、墩柱、盖梁、箱梁施工一气哈成,平时60多天才能完成的两段现浇梁施工,只用了21天便全部完成。提梁站“拦路虎”再被降伏。
科技赢得分秒时
    总工程师武伯全知道,施工方案的优劣粗细,关系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的质量安全,更决定它的工期成败。所以为了确保工期,他在施工组织方面煞费苦心。首先,在不违背技术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打破常规施工,桩基、承台、墩柱、平地、帽梁、钢筋作业平行推进,这较常规施工可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其次,根据图纸到达时间,动态调整施组方案,死保2009年8月30日完成线下工程的关门工期。第三,派专人与设计院沟通,打破以往出套图的常规,而按桩、台、墩的施工顺序陆续供图,把等图纸时间降到最低。第四,提前谋划资源配置,交物资部门准备。如全线需用碗扣支架3万多吨,川、渝地区数量不够,就从北京等地组织,并将其用量精确到根,既保施工又不浪费。第五,优化方案抢时间。如将跨都汶高速的76-80号墩的承台标高提升,减小了安全防护威胁和工作量,还节约工期15天;将左支线25-28号墩的挂篮悬灌改为支架现浇,既满足了架桥机从线下架梁的要求,更节省时间20天。重大的施组优化有10多个,为抢工期立下了大功。第六,对举足轻重的5.3公里现浇梁工程,采用超前制定、报审施工方案,工期倒排、卡死各工序进场时间,以非常规手段突破控制工点,严格工序检查和验放签认制度,强化预应力控制等五项措施,达到了一次成优、绝无返工的要求。第七,向安全、质量争时间。项目部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加强过程控制,确保不出安全、质量间题,把安全、质量转化成工期和效益……总之,在成灌铁路建设中,技术为保证质量、安全、工期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开路先锋献真情
    成灌铁路的主线和联络线通过都江堰市最大的灾民安置点——“勤俭人家”,线路墩柱遍布其中。施工期间,几十台钻机昼夜不息,严重地影响着几万灾民的正常生活。
    从进场的第一天起,何建府、周洪德和全体施工人员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共建和谐干大事”的工作原则,主动和地方政府联系,了解灾民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首先,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勤俭人家”居委会沟通,以形式多样的宣传向他们介绍中铁二局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表现,阐明修建铁路对加快当地灾后重建的重大意义,努力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尽力把施工扰民降到最低限度。施工中,项目部超前思考,超前预控,狠抓现场管理,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用隔音板封围施工现场,尽力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因钻机震动及噪声造成的影响,进行耐心疏导;精心施工组织,做好工序衔接,加大机械设备和人力投入,满负荷工作,力争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施工任务,尽早还群众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第三,努力帮助灾民完善生活环境。发现路基两侧下水道不通,马上调动人力设备挖出两条水沟,解决通水排污问题;拌和站用无法回收的砼,为村里修了一条700多米的水泥路;三队架设“便民桥”,保证学生、村民跨沟过水的安全。第四,为灾民创造就业岗位。项目部根据灾民的职业技能水平,给40多位灾民安排了安全值勤、场地清扫、勤杂服务等工作岗位,一定程度地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此外,还积极地为安置点群众修水管、修电路、运垃圾等,深受群众赞许。
    公司的建设者们,心与灾民相通,脉与灾民共博,汗为灾民而流,在5.12特大地震灾区重建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9年4月,“勤俭人家”第一党支部组织居民敲锣打鼓,给公司成灌项目部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深深地对在成灌铁路建设中忘我奋战,促进都江堰经济恢复发展,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建设者们表示感谢,称中铁二局真是“开路先锋,名符其实,情系灾区,再献真情”。
2009年的夏天,是成灌铁路建设者们永远难以忘怀的一个夏天。
    林前明,拌和站站长,一个堂堂的男子汉。讲述他的团队的故事时,眼泪打湿了他的面颊:拌和站的拌合楼有4名操作手,两人一轮班24小时对抬。为了满足公司全线的混凝土需求,他们抢出备料、拌料、出料之间的8秒钟,一个小时就多生产出30方混凝土,把拌合站产能发挥到极致——达到每小时90立方米。在操作室,他们利用出料的那几秒钟刨上一口饭,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吃完一餐饭;为了少上厕所,他们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女操作手刘春美,因坐得太久又无法活动,严重的腿脚抽筋痛得眼泪长流。极需休息调养的她,到上班时又坐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故事在流传,奇迹在诞生: 2008年11月1日,都江堰高架特大桥400号墩首钻; 2009年7月13日,金马河段特大桥提前18天贯通; 2009年8月13日,提前17天完成线下全部主体工程……
    2009年7月13日,在金马河大桥贯通的庆祝会上,中铁二局成灌项目指挥部党委书记易捷,端起酒杯向参建的功臣敬酒:“我真不知道从进场到现在的这日子是怎么过来的,真不知道这些墩台桥梁是怎样造抢来的,真不知道你们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倒底睡了多少时间的觉,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才能感谢你们这些肩负灾后重建历史责任的英雄们!……”话未说完,他的眼眶已湿润,整个场面一片欷嘘。中铁二局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开路先锋”企业精神,在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建设中,合力演绎出了灾区重建的新时速,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腾飞大道99号 邮编:610091 电话:028-61679233 邮箱:cregc5th_sc@163.com 版权所有 © 中国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05009420号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