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时光呢喃——小说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青果学院 > 时光呢喃——小说

改革开放三十年——老专家们的第二次政治生命

作者:admin  时间:2008-10-30  浏览数:0



 

    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和煦春风吹进了铁道部。会议提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铁道部决定将拥有10多万职工的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分建为“二局、五局”。

    19795月,分建后的铁二局机关从贵阳迁回成都原址办公时,党委书记伏殿成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党委会,会议认为在“建设二局,振兴二局”的征程中,当前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必须全面出击 “找米下锅”,要有改革开放的举措,才会有改革开放的成果。于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二局从调动职工积极性做起,发动群众开始“找米下锅”。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举措之一是开展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其中一项就是为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平反。这个决议在党报头版头条刊登后,在全局上下引起了强烈震撼。特别是局党委根据中央精神,分期分批解决了许多中老年知识分子“入党难”问题,这给曾是“臭老九”、“资产阶级技术权威”的老专家们带来了第二次政治生命和希望。仅局机关,19843月至198810月,先后有10多名老专家入党。

 

   19855月,八旬高龄的高级工程师江大源双喜临门,既平了反,又入了党,发挥余热的干劲倍增,于1987年,被局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他老专家被平反、摘帽后,干劲、智慧像“火山”一样势不可当地喷发出来。

    1982年,宝成铁路凤州至广元段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造成中断行车达3个多月。铁道部令二局担负这段线路抢险修复工程。这既是为国家排忧解难,又找到了米下锅。职工们决心打好这场硬仗,年逾古稀的黄复祥、林祖锬、丁原、江大源、王绍曾、陈祖德等10位专家不甘示弱,挺身而出,在时任副局长徐宽福带领下,奔赴宝成洪灾现场“会诊”、“集慧”攻关,为洪灾线路提前修复桥梁、打通隧道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2年,率先走出铁路,远征深圳承建市政工程的深圳二总队,在建筑10个各直径10米,高40米的混凝土空心圆鼓塔筒仓群时,遇到了困难。桥梁专家丁原清醒认识到“这是二局首次到改革开放前沿,关系到创品牌在深圳站稳脚跟的工程”,他不顾年老体弱、路程遥远,亲到深圳,攻破难关,为这项工程获优质奖、工期提前奖作出了贡献。

    1985年,衡广复线进入全面会战关键阶段,二局担负了涟江口至源潭段40.28公里线路施工任务,全局决定要实现“全段创优”。职工们掀起了创优热潮,认为“找来的米不容易,决不能将他煮糊了”。消息传到局机关,老专家丁原、方怀孝、王肇 、杨立法、谢太极等纷纷请战,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铁路基建首次“全段创优”出力。10多位老专家在局总工程师姚一飞带领下,在工地上冒着摄氏35度高温,穿越荆棘丛生的小道,精心测量,集体研讨,提出旧横石隧道优化设计方案:缩短隧道160米、节省120万元。最终方案被采纳,提前工期3个月,为二局实现全段创优“立了大功。

    文中提到的老专家,如今大多已作古,但他们为二局改革开放所做出的贡献,将会永留人间。

作者:王贤清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腾飞大道99号 邮编:610091 电话:028-61679233 邮箱:cregc5th_sc@163.com 版权所有 © 中国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05009420号

手机站